目錄
第八章:
第九章:
第十章:
引言
「萬般皆下品,惟有讀書高。」
在應試教育大行其道的東亞地區裡,學業成績往往決定了一名學生的命運。我們需要努力學到盡量多的知識,然後在考試之中脫穎而出。
不少人在他們的學生時代犧牲了本來用於吃喝玩樂、陶冶性情,甚至睡眠作息的時間複習課業,以獲得更多的學分。
他們從小時候起,就被親友、師長等長輩吩附要努力讀書。因為這樣才能夠升上頂尖的大學,然後被大公司錄用,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。
更何況,人本來就是一種善於發現差別的動物。我們會為財產上的不均、膚色上的差異、立場上的不同等差別而產生衝突,甚至打個你死我活。
而在我成長的地方中,學業成績也成為了一種受到重視的差別;學生們在試場上猶如出征的士兵,為贏得別人的認同而奮筆疾書。
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,也是一場不見鮮血的殺戮。而在這種社會環境下,我的價值觀也受到了莫大的影響。
「要是人的價值只由學業成績定奪的話就好了。」
小時候的我一邊想著,一邊在筆記本上畫出一個又一個的金字塔,然後再標示出自己的位置。
那個位置,既代表了我的能力,也代表了我的價值。所謂的人類,也只不過是一堆數值而已。
跟我平時在校園內融洽相處的同儕,在此時只是冷冰冰的磚頭,被井然有序地放在金字塔上。
那時的我以為,這就是烏托邦,這就是公平。大家在同一規則下進行競爭,而不會受到腐敗的裙帶關係影響。
可是,我錯了。而且錯得離譜。
在我的成長過程中,我認識到很多不能單純以學業成績判定的人。
有人畫功了得但不受師長待見、有人心地善良卻屢次名落孫山、有人心靈手巧卻無法製造掌聲⋯⋯他們都是我所尊敬的人,但我恪守多年的規條卻阻止我這樣想。
與此同時,升上大學的我未能適應新的學習模式;我無法再於成績上領先他人,導致以分數建立起來的優越感蕩然無存。
我曾經在那段日子中灰心喪志,沒有面對明天的勇氣。因為那個階級制度下,我僅是一名只能聽從成績較佳者的賤民而已。
我向過很多人求助,並對他們講述這段經歷;有人對我的瘋狂一笑置之,也有人對我的愚蠢口誅筆伐。
但是即使如此,我的心結還是未能被解開;根深蒂固的成見讓我領悟到一個道理:解鈴還需繫鈴人。
於是我決定寫這篇小說,既是為了改變這個扭曲的價值觀,也是為了將自己的內心世界最真實的一面表達出來;與其說這是一篇反烏托邦式的架空歷史小說,毋寧說這是我自依稀記事以來的心路歷程。
不同的民族認同、不同的歷史觀點、不同的政治立場等,都將會在故事中逐一探討。
瘋狂如何逆轉為正常?正常又如何蛻變成瘋狂?
當歷史的江河流過時,答案就漸漸浮現在眼前。